亲博士丨多地网友晒抗原称“二阳”了!中疾控最新通报→

2023-04-24

扩散!周知!

近日,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声称“二阳”了,还有网友称“全家二阳”。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话题#新冠#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图片

中疾控最新通报:“大角星”报告42例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图片


对比4月15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603例。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为1.7%。

图片

2022年9月至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至3.6%区间波动。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3月6日至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5周(4月10日至4月16日)流感样病例占比降至5.8%。

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此前,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已增加到42例。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

但民众无需过度担心,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图片

什么时候会出现二次感染?
哪些人更易中招?

很多人关心什么时候会出现新冠二次感染?哪些人更易中招?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上作出了解答。

什么时候会出现二次感染?

张文宏介绍,根据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张文宏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第一轮未感染的人,会二次感染吗?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

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张文宏引用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的话说道:“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人。当群体免疫的屏障建立起来后,新冠病毒会去寻找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的人。所以第一波感染控制较好的国家,第二波感染的峰值就会比较高。”

病毒变异,体内的抗体还有保护作用吗?

“目前,我国存在的几个新冠变异株主要是BA.5、BF.7、XBB。XBB在美国流行的毒株中占90%,在中国香港占50%,接下来在中国大陆的占比也会逐渐上升。它会把有效的中和抗体的保护时间缩短,从6个月缩短至4—5个月。但中和抗体仍然具有保护作用,在感染后6个月时,中和抗体的保护率仍然有50%。”张文宏说。

张文宏还表示:“如果在XBB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我们一直会看到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流行病,如果在XBB以后,又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那么又会有一波新的感染。但毒力最强的毒株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因此,我国正在积极监测。“一方面监测有没有新的变异株进入,另一方面监测新的变异株造成的重症程度是否更高。”

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一样?

张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

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新冠病毒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它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面对二次感染,这些人群尤其要注意!

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3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修订了优先使用新冠疫苗的路线图,6个月至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为低优先级人群,建议各国依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为他们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患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年轻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孕妇和一线卫生工作者为高优先级群体,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6个月或12个月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张文宏表示,6个月后如果再打疫苗,抗体水平就又开始变高,从而防止感染;抗体水平调高以后,免疫系统更加容易重新被唤醒,从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张文宏表示,仍需进行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储备。同时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

新变异株有哪些特点?为何容易导致结膜炎?

国外研究显示,XBB.1.16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XBB.1.16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

庆幸的是,目前暂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报道,也未见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报告,但在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中,不排除因个体差异引起较重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本就容易出现结膜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侵染人体细胞,眼睛中的角膜、结膜细胞上有ACE2受体,完全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最近眼睛不舒服,大家切记别揉眼。

其实,类似眼部症状在此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感染病例中也出现过。中疾控提醒,如果近期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避免感染XBB.1.16?

中疾控表示,目前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留存下的免疫力仍能为个体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当公众处于暴露环境、人员密集场所,或者接触脆弱人群时,仍建议佩戴口罩。

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等脆弱人群应特别注意自我保护。

图片

图片


分享